2016年張昭鼎紀念研討會:
科學教育新型態—創客與網路公民科學
在考試制度下,培養出的是一群熟於考試的學生,只會在紙本上解決問題,疏於找尋問題,動手解決問題。尤其是動手部分,總以為書上寫的,練習本上所計算的,就算足夠,殊不知一旦動手起來,卻不知所措,理想與現實總湊不籠。我們總以美國科學為追求的目標,但幾曾細想,在美國動手做是一種生活習慣,車庫內常是許多科學家小時的實驗室,數十年前的火腿族,到後來的手工打造電腦,都是典型的DIY動手做成果,成就了現在的電信電話公司和個人電腦。
近年來的創客活動在臺灣逐漸盛行,創客(Maker,或稱自造者)是酷愛科技、熱衷實踐的一群人,他們以分享技術、交流思想為樂,成為一股創新潮流的代表。網路公民科學(Citizen Science)則是藉由網路,讓一般民眾可以直接上網參與科學家的科學研究。這些活動可以在科學和科技教育上有所發揮,提升大眾科學水平和科學素養,甚至對科學研究有所助益。
本次研討會希望經過科學教育、創客活動和網路公民科學三方充分交流,能在創新和動手做的風氣下,重新找到學習科學的樂趣,並透過網路,分享創客經驗、一起學習科學、共同探索未來。
近年來的創客活動在臺灣逐漸盛行,創客(Maker,或稱自造者)是酷愛科技、熱衷實踐的一群人,他們以分享技術、交流思想為樂,成為一股創新潮流的代表。網路公民科學(Citizen Science)則是藉由網路,讓一般民眾可以直接上網參與科學家的科學研究。這些活動可以在科學和科技教育上有所發揮,提升大眾科學水平和科學素養,甚至對科學研究有所助益。
本次研討會希望經過科學教育、創客活動和網路公民科學三方充分交流,能在創新和動手做的風氣下,重新找到學習科學的樂趣,並透過網路,分享創客經驗、一起學習科學、共同探索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