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6月28日
2019年5月1日
2019年4月29日
科學月刊2019年5月號593期

4 顯影
8 非關科學:未來竟是一場夢一預知夢預測的是未來,還是自己?/郭家銘
10 News Focus:大腦裡的關鍵開關 可望一解神經退化疾病機轉/長大以後時間過得更快?原來是生理變化在搞鬼!
11 News Focus:氮氣合成技術新突破/遺傳變異恐使愛滋治療藥物失效
12 News Focus:大滅絕的真相 原來是火山惹的禍/麥擱呷啦!重度吸菸也會影響視力
13 News Focus:風言風語風吹沙 隨風飄盪的塑膠微粒/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
14 思辨之評:賽先生的百年回眸/黃相輔
16 思辨之評:進化中的腦圖譜/李志昌
18 數不勝數:語言、文法與掠奪性期刊/游森棚
20 格物致知:從細胞到鳥群—這個流體和你想的不一樣/陳宣毅
24 生生不息:千元鈔票上的因緣際會—塔塔加薊/張之毅
28 淺移默化:唐圓宋扁—從木材科學定年看古代樂器的傳承與收藏/蔡文潔、戴桓青
32 物換星移:水能載舟,如何才能不覆舟?從海浪的行為談海嘯預警系統/吳祚任、郭家銘
36 封面引言
38 封面故事一:喵星人,你從哪裡來?─寵物的馴化與遺傳/寒波
42 封面故事二:汪星人,別害怕─談犬貓的聲音恐懼症/王儷蒨
46 封面故事三:是馴服還是陪伴?─人類、寵物的相互心理學/邱珍琬
50 封面故事四:愛與生命教育的串聯─DOOOG & 牠牠/李依庭
56 精選文章:我不是老鼠啦!從牙齒看錢鼠/蕭裕源
60 精選文章:新世代5G傳輸技術—大規模MIMO系統與波束合成技術/蔡作敏
64 精選文章:物種的板塊運動 擠出多元的基因新大陸/許家偉
70 專訪:與珊瑚共生的研究之路—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專訪/陳其暐
74 追憶年華: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/葉永烜、潘康嫻、葉庭碩
76 Live科學:指尖下的世界竄流—淺談觸控技術/謝育哲
78 書摘:《共病時代》
---
🏙科學月刊哪裡買?
.博客來.金石堂網路書店.Taaze讀冊生活.誠品.金玉堂.諾貝爾.墊腳石.敦煌.紀伊國屋.法雅
🧸科學月刊訂閱
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
葉永烜/中央大學天文所及太空所教授,研究太陽系起源、小物體及糸外行星。
潘康嫻/中央大學天文所博士生,研究太陽系小行星家族型態與小行星光度及偏振觀測。
葉庭碩/中央大學天文所博士生,主要研究領域為主帶小行星的自旋狀態與結構。
![]() |
圖一:《科學月刊》第5期封面。 |
在過去50年間,隕石和其與小行星相互關係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果和突破。回想在1969年,科學家們對隕石的來源還是各說各話。有人說是從彗星而來〔註一〕,有人認為是因小行星受到碰撞碎裂,產生的碎片被發射到與地球相交的軌道,才有機會穿入地球大氣層而墜落在地面,成為隕石。但問題在於要從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空間,改變成近日點小於一個天文單位(地球和太陽的距離)的軌道,需要極大的能量,一般來說很難有適合這種條件的碰撞事件。
與珊瑚共生的研究之路-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專訪
陳其暐/嘗試在混亂的年代當一名說故事的人。
在陳啟祥遇見珊瑚之後,他選擇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。
![]() |
(陳其暐攝影) |
人類活動與珊瑚
自工業革命後,溫室氣體在大氣中大量累積,已造成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~3%,許多物種面臨生存危機,海洋中的珊瑚也不例外。1980~2015年間,全世界已發生3次全球性的珊瑚白化現象。因此,大多數研究珊瑚的科學家,選擇關注珊瑚為什麼會白化、如何才能拯救珊瑚?
珊瑚是檢視海洋環境的重要指標,適合珊瑚生存的溫度為20~28%之間。一旦海水溫度上升至30%,這僅僅幾度的差異,就會使共生藻離開珊瑚細胞,導致珊瑚開始白化。陳啟祥對此感到十分憂心,但吸引他研究珊瑚的並不是白化本身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